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>新闻资讯
一直以来,在癌症患者中就有通过挨饿来饿死癌细胞的说法,那么“饥饿疗法”到底是不是伪科学?癌细胞能不能被饿死?通过挨饿来治疗癌症到底靠不靠谱?今天就来说道说道。
国内绝大多数患者的做法:不靠谱
很多患者主动尝试饥饿疗法,依据的是“吃太好会导致癌细胞进展”、“发物导致癌细胞复发”这样的传言,而实际上,目前没有任何证据,表明充足营养摄入能促进肿瘤的生长。相对于普通细胞而言,癌细胞对于营养物质和能量的需求更加疯狂,而且特殊的机制决定了它对于营养物质的抢夺更加强势。如果人体没有摄入足够的养分,那么最先饿死的不是癌细胞,而是普通细胞,癌症没有治好人反而被饿死了。事实上营养不良会严重降低人的免疫力,削弱人体本身的抵抗能力,而很多晚期癌症患者本身就已经骨瘦如柴了,癌细胞却丝毫没有饿死的迹象,这可以证明“饥饿疗法”多么不靠谱。
目前正在进行的一些前沿研究,或许是“靠谱”的
其实早在1924年,德国生物化学家瓦伯格就发现:肝癌细胞的糖酵解活性较正常肝细胞活跃。这种有氧糖酵解表现为葡萄糖摄取率高,代谢产物乳酸含量高。其实糖酵解是葡萄糖的一种很不经济的使用方式,以产生大量乳酸为结局。但是癌细胞为了生存的利益,开拓出一条快速夺取葡萄糖的代谢途径,快速囤积葡萄糖支持其快速生长、扩增、转移的需要。可以看出,癌细胞代谢的一大特点就是对葡萄糖的高需求。近来的研究还发现了癌细胞偏爱的第二种口粮:谷氨酰胺。其在癌细胞中的消耗量是正常细胞的10倍 以上,通过谷氨酰胺酶代谢的途径生成乳酸,支持癌细胞疯狂生长及转移。
图片来源:站酷海洛
既然癌细胞对葡萄糖和谷氨酰胺有着极高的需求,那么我们阻断这两种成分的供给,癌细胞不就“饿死了吗”?科学家也是这么想的,可是正常细胞对于葡萄糖也是有需求的,怎么能只给癌细胞“断供”而不影响正常细胞的需求呢?目前有这几个方面的进展:
阻断癌细胞的葡萄糖供给
肿瘤生酮疗法
这是一种减少肿瘤细胞葡萄糖供给的治疗方案。其核心是在总能量控制的基础上,通过食用一种特殊配置的含低碳水化合物、高脂肪及适量蛋白质的饮食(通常为脂肪:糖类+蛋白质=4:1)达到显著降低葡萄糖和升高酮体的目的,这样会控制葡萄糖依赖性的肿瘤细胞的活力、诱导死亡,同时保护正常细胞。在葡萄糖或谷氨酰胺缺乏的情况下,酮体不能维持癌细胞的活力,而血液酮体可以在低糖情况下保护正常细胞。
目前这项研究较多地集中在动物研究上,结果喜人。临床上以病例报告为主,还缺少设计严密的对照研究,但目前国际上至少有20个注册临床研究正在进行,美国NIH 也已经资助多项生酮饮食干预肿瘤的临床研究。鉴于目前该疗法尚未经严谨设计的临床试验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,临床暂不推荐使用。
生酮疗法的难点在于操作繁琐、食物口味差、近乎军事化的方式管理进食,一般人难以遵守。另外在生酮疗法的基础上,加入葡萄糖的类似物(如2-DG等,干扰葡萄糖的利用)及酮脂,进一步减少癌细胞获得葡萄糖,同时通过增加酮脂保护正常细胞。目前这些也处在临床试验验证阶段。
糖酵解分子靶点抑制剂
相对于生酮疗法的种种限制,抑制糖酵解分子靶点会有更现实的意义。目前针对癌细胞旺盛且独特的葡萄糖酵解途径的分子靶点抑制剂如IDH1、IDH2(异柠檬酸脱氢酶1和2)抑制剂、针对谷氨酰胺酶抑制剂CB-839等药物,纷纷进入了临床试验的研究阶段,期待它们能够有足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,尽早应用到临床中。
阻断癌细胞的谷氨酰胺供给
DON“前药”治疗
最新一期的《科学》杂志上,刊登了一篇利用DON“前药”来阻断癌细胞摄取谷氨酰胺的治疗方法。
早在上世纪50年代,科学家们就开发了一种叫做DON的药物,能有效抑制那些使用谷氨酰胺的酶,从而让癌细胞无法“吃掉” 谷氨酰胺,这样一来,癌细胞就会被饿死。但是一系列临床试验表明,这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极大。癌细胞需要谷氨酰胺,正常细胞也需要,DON对于两种细胞一视同仁,当然没法用于治疗。
为此,研发团队换了一个思路。他们使用的是DON的“前药”,只有经过额外的代谢,“前药”才会变成DON。在普通的情况下,这种“前药分子”会在血液里循环,而不发挥效果。但在肿瘤微环境中,这种分子的结构会发生改变,变成抑制谷氨酰胺吸收的DON,这样一来,我们可以把药物的效果仅仅控制在肿瘤附近,实现对普通细胞的保护。
图片来源于站酷海洛
设想归设想,这种“前药分子”,当真能在动物体内起到抗癌效果,而不带来严重副作用吗?为了回答这个问题,科学家们使用了多种不同的小鼠癌症模型,它们分别被注射了结直肠癌、淋巴瘤、以及黑色素瘤。研究结果表明,在这种药物的治疗下,肿瘤体积均有明显缩小,小鼠的生存期也有所延长,相比之下,对照组的肿瘤体积最多可达治疗组的5倍。
更令人欣喜的是,后续研究表明,治疗组之所以取得那么好的效果,一方面要归功于抑制癌细胞对谷氨酰胺的吸收,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免疫T细胞不受这种药物的影响。这倒不是说这种药物分子对T细胞不起效。相反,它同样能够抑制T细胞对谷氨酰胺的吸收。但T细胞有着多条生化通路可以使用,一条被抑制了,可以使用另一条来合成DNA等关键分子,而癌细胞则没有这种能力。这样这种药物能够抑制肿瘤的增殖,并让它无法逃脱免疫系统的攻击。
值得注意的是,许多小鼠中有着神奇疗效的药物,在人类患者里并不一定起效。因此,我们还需要人类临床试验来评估这款分子的抗癌潜力。
从目前的研究来看,细胞水平上的“饥饿疗法”在动物试验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,而严格的饮食控制比如“生酮疗法”在动物研究方面也获得了很好的结果。但这些“饥饿疗法”和普通人认为的挨饿、不吃高营养食物是完全两个概念,营养不良会让人更快的在癌症面前倒下,所以癌症患者不要轻易给自己“断粮”。不得不提的是,目前的“饥饿疗法”仅在动物实验水平展开,距离临床使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。